翁夸小说网 其他类型 在年代文里当搅家精[七零]

第 144 章

“小姜,你可回来了。”

姜苗刚走进胡同里,就碰上坐在门口给孙子摇蒲扇乘凉的孙大娘。

“孙大娘。”

姜苗今个下午给沈文清找的小保姆,就是孙大娘家的大孙女。

孙大娘把姜苗拉到了一边,压低声音说,

“小姜,那个宋大姐两口子现在正在你家里等你哪,估计是为了你大姐的事,要不,你就先别回家了,来我家坐坐,等她们啥时候走了,你再回去。”

孙大娘说着,就把姜苗往她家里拉,她儿媳红缨见姜苗来了,连忙从屋里给她搬出来一个凳子,热情招呼着姜苗。

现在她们一家子都感激姜苗,就因为帮她们家的闺女安排到了沈厂长家里,不仅有饭吃,还给家里省了一张嘴,这可是难得的好事。

她们家粮食不够吃,正愁的慌哪,这胡同里困难的人家这么多,可没想到人家姜苗会想到她们家。

孙大娘的儿媳妇还从屋里给姜苗拿出来一块鸡蛋糕,姜苗看着她饿的说话有气无力的,说啥也不肯要她的鸡蛋糕,现在粮食难,这鸡蛋糕更加稀罕。

“小姜,你就拿着吃吧。”

这是她们家最后一块鸡蛋糕,还是中秋的时候,亲戚给她家送的,她怕孙子孙女一下子给吃完了,就藏进了柜子里,给忘了,还是前几天家里的东西都吃的差不多了,翻柜子翻出来的。

姜苗看着孙大娘的孙子眼巴巴的看着那块鸡蛋糕,就把它接过来,递给了他。

“这怎么能行,虎子,你快还给姜阿姨……”

孙大娘有些急了,想把鸡蛋糕从孙子手里夺过来。

“没事,孙大娘你让他吃吧,我不饿。”

姜苗冲虎子招了招手,把他揽进了怀里,见他拿着鸡蛋糕不敢吃,就掰下来一块喂他。

孙大娘和红缨都找了个板凳坐了下来,站着费力气。

“小姜,粮食站来了一批粮食,你有没有去抢点啊,现在限购,一家按人口来,拿着户口本,一个人只准买一斤粮,像我家六口人,只能买六斤粮,这粮都不舍得吃,还不知道粮食站下次有粮是啥时候哪。”

孙大娘这几天天天去挖野菜,城外那点地方,都被人给挖秃了,之前去挖野菜都挑嫩的挖,现在老的都没了,再挖都要跑远点才行。

昨个听说粮食站有粮了,她们一家子拿着面袋子都去挤着抢,人山人海的,后来粮食站的同志拿着大喇叭喊,一家只能出一个人来买粮,这才好点。

“去了,只买回来两斤。”

姜苗其实没有去,她的粮现在够吃,就不去和人抢了,如果她不这样说,而她一直有东西吃,会引起别人的怀疑。

“也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,学校里都停课了,听说有个老师饿晕倒了。”

红缨的儿子昨个背着书包回来,说学校放假了。

现在厂子里还没放假,但工人一个个都没精打采的,吃都吃不饱,压根没劲干活。

“坚持坚持,肯定会过去的。”

姜苗见天色不早了,站起来就想回家。

“小姜,要不我去你家看看,那两口子走了没?

姜苗谢绝了孙大娘的好心,被孙家人送了出来,然后一个人朝家里走去,耳边传来胡同里有人打孩子的声音,还有两口子拌嘴的声音,以及狗吠声……

此时的姜苗家。

“你们走吧,赖在这干啥啊?姜娟子的事,和小苗没关系,你们要找就去找她父母去,更何况她也不是小苗的亲大姐,你们找错人了。”

王妈苦口婆心的想劝走这俩人,他们一直坐在这,整的她都没法做饭,她站在堂屋门口,往大门口瞅着,都这么晚了,小苗儿也该回来了。

“不行,我们必须要等到她回来,她别不是心虚了,不敢回来吧。”

孙红军的话音的刚落,姜苗就跨进了家门。

“谁说我不敢回来?”

“你可终于回来了。”

宋大姐两口子连忙站了起来。

“你们来我家干啥?”

姜苗语气很不耐烦,她现在饿的难受,王妈给她从柜子里拿出一个五仁月饼,然后又给她倒了一碗凉白开,让她先垫吧垫吧。

宋大姐见姜苗家里的月饼还没吃完,也没在意,

“小姜同志,你那个大姐,现在赖在医院不肯走,她讹上了我家,让我们两口子每天去给她送饭,还要给她交住院钱。

你必须要把你大姐从我们这讹的钱和粮食,还给我们。”

宋大姐两口子已经准备不管医院里的姜娟子了,可她这段时间,花他们的钱,吃他们的粮,必须要找人还给他们。

“你们来错地方了吧?我又不是她妈,你们凭啥找我要钱和粮?”

姜苗狼吞虎咽的啃完了一块巴掌大的月饼,胃里好受点了。

“我们两口子已经去过她家了,可她丈夫压根不开门,她娘家我们也去了,可她爹娘兄弟一听说这事,立马把他们给轰出来了,说他们家没有这号人。

你是她大姐,不管是不是亲的,我们在她身上花的钱和粮,你必须还给我们。”

宋大姐的男人孙红军说的话,把姜苗逗笑了。

“合着,你们是看我好欺负?这钱和粮我没见你们的,你们也没花在我身上,冤有头债有主,谁欠你们的,你们就去找谁要,我是一个子都不会给你们的。”

“你不给我们。我们就坐在你家不走了。”

“对,我们不走了。”

宋大姐学起了姜娟子,她男人孙红军也在一旁附和,可她们忘了,她们毕竟不是姜娟子。

姜苗拉开家里的大门,扯着嗓子冲胡同里喊,

“大伙快来看啊,宋大姐两口子来我家讹人了……”

姜苗这话一出来,宋大姐和丈夫顿时坐不住了,她们要脸,知道羞耻,这是她们和姜娟子的区别,尤其是宋大姐,她是街道干部,有头有脸的人物。

“谁讹人了?你这是血口喷人……”

宋大姐和孙红军气急败坏的来到大门口,想让姜苗不要喊了,可已经迟了,姜苗的声音已经把人给招来了,这个点胡同里的人都在家做饭,下班的也都下班了,大部分都在胡同过道里铺上凉席,吹凉风哪。

“快走吧……”

孙红军看了眼围过来的人,推了一把媳妇,然后就急匆匆的走了,宋大姐跟在丈夫后面,低着头,脚步急的很。

他们知道来姜苗家要钱要粮不对,可那个姜娟子的家人都不管她,他们只能来找这个姜苗。甭管咋说,对方总是她大姐。

“大伙给评评理,他们两口子在姜娟子家里要不到钱和粮,就跑到我这来要,我和那个姜娟子压根就不熟。

再说了,我也没钱没粮的,那两口子见我拿不出来,还赖在我家不走了……你们说哪有这样的?”

姜苗看着那两口子落荒而逃的背影,冲看热闹的大伙说道,大伙正愁没闲话说哪。

“小姜,你又没吃宋大姐两口子的粮,也没花他们的钱,他们凭啥朝你要?”

杨婶子为姜苗抱不平,这样的事,也不知道那个宋大姐两口子是咋干出来的,平时那宋大姐多讲理的一个人啊。

她们是知道宋大姐两口子把那个姜娟子送进医院的事,那天她们也去看了,打人哪不好,非要踹人家女同志的肚子,给人家付医药费,给她吃的,这不都是应该的吗,竟然还来要这些东西,还是找人家小苗要,这咋说得过去啊。

“就是,这两口子咋能这个样子?找谁要,也不能找你要啊,她不是有丈夫,有爹妈吗?现在谁家日子都不好过。”

人群里有人忍不住说道。

“我昨个就领回来两斤粮食,给他们,我和我姨吃啥啊?难不成把脖子扎起来?这俩人无赖的很。”

姜苗恶心死这个宋大姐两口子了,被姜娟子讹,没本事,谁让他们给那个姜娟子交医药费的,竟然还给她送吃的,这样的冤大头,怪不得姜娟子会这样做哪。

“以前咋没发现这个宋大姐两口子人这样啊,叫我说,那钱和粮,要啥要啊,把人家都打出事了,医药费啥的不是应该的吗?也不知道那个女同志肚子里的孩子咋样了?”

“那两口子本来就不是啥好人,那天我带着我媳妇去她家里蹭饭,被那口子用棍子打了出来……

我当初就寻思,那个宋大姐咋会这么好心,把人领回自己家,给她东西吃,没想到是想讹人,人家吃了她六个窝窝头,他们让人家还他们十一个……我都瞧不起他们。”

一贯喜欢偷鸡摸狗的张一宝,都瞧不上这样的人,他至少没有讹过人,这两口子真是蠢的没边了,还想讹人家十一个窝窝头,也不看看人家都到啥份上了,能不能拿出来。

他都比他们两口子强。

……

也有少数的几个人觉得宋大姐不是干出讹人不成,踹人肚子的那种事的人,觉得是那个姜娟子故意诬陷他们两口子的。

姜苗才不管大伙怎么想,反正都和她没关系。

她掰开馒头,夹着王妈给她做的辣酱,里面掺了猪油渣,干菜,肥瘦相间的瘦肉丁,萝卜丁……炒熟的黑芝麻,碎辣椒,吃起来满口留香。

这样也不会让外边的人闻到味了,想吃的时候,把坛子打开,用勺子挖一勺,配馒头吃,或者拌米饭,都好吃的紧。

王妈给她用猪油炒了一盘子黄豆芽,还有一盘黄灿灿的葱花炒鸡蛋,一盘子醋溜大白菜,又烙了几张卷饼,可以卷菜吃。

在炉子上熬了一下午的小米粥,连米油都熬出来了,她把灶房的门和窗户都关的紧紧的,这米香味才没飘出去。

姜苗又往小米粥里挖了一勺子绵密的白砂糖,自打她怀孕了,口味就变的有些奇怪了,她以前喝粥从不放白砂糖的。

隔壁的张寡妇家的大儿子,饿的睡不着,趴在墙头上,陶醉的闻着炒鸡蛋的香味,还有其他的味,反正一闻就知道是好吃的,他馋的一个劲的咽口水。

刚好姜苗出来洗手,一抬头就见墙头上露出个人头,吓得她猛地一个激灵。

“婶子,炒鸡蛋啥味啊?好吃不好吃啊?”

张寡妇家的大儿子见对方看到了他,他也不慌,还明知故问的问姜苗,就是想让姜苗也给他尝尝炒鸡蛋。

“啥炒鸡蛋啊?我家里吃的是炒豆芽,旁人家炒的鸡蛋吧。”

姜苗不承认,心里对张寡妇家这个扒墙头的儿子,心里很不喜。

“那你家炒的豆芽,好吃不好吃啊?我都没吃过炒豆芽。”

张寡妇家的儿子一脸的馋相,把姜苗无语死了。

“不好吃,你家里大人是怎么教你的?大晚上的,扒啥墙头啊?”

姜苗走到墙下面,眉头紧皱,对方一溜烟的下去了,等明个她要找张寡妇好好说说,让她管管自己的孩子。!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